技术分析、有效市场与行为金融
本书采用理论建模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寻了技术分析在金融业界被广泛使用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信息发现模型、趋势追随模型以及羊群效应模型三个定量的数学模型来解释技术分析的作用。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实证结果表明,双重移动均线和交易区间突破两类规则可产生最为显著的经济收益,信息不透明程度较高、技术交易者数量较少、投资者情绪较弱的公司股票,所录得的技术分析超额回报率较高,支持了信息发现模型的预测,但是与趋势追随模型和羊群效应模型的预测相抵触。这说明技术分析并非是盲目的噪音交易行为,而是市场暂时失效时,投资者获取信息的一种必要手段。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金融学、金融工程、财务学等专业的师生作为辅助教材使用,也可作为证券、基金从业人员,金融投资管理者乃至广大普通投资者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 · · · · ·
汪天都(1987一 ),复旦大学管理学博士,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专业,曾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Bendheim金融研究中心、荷兰蒂尔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开展学术研究。现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领域主要有:资产定价、资本市场、行为金融、金融创新、金融管理等。发表的中、英文文章主要有:《传统监管措施能够抑制金融市场的波动吗》《上海自贸区与金融改革创新》《境外上市为什么》《金融市场创新:证券融通》《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技术分析的经济收益与市场有效性》《融资融券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基于我国A股的实证检验》《K线图技术与市场有效性》和Short Selling and Security Lending Under Market Segmentation,Why Investors Use Technical Analysis: Information Discovery Versus Herding Behaviour等。
目录 · · · · ·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写作目的
第二节 技术分析的概念与应用
第三节 技术分析与有效市场假说
第四节 信息不对称与非理性行为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早期实证研究
一、股票市场
二、期货和外汇市场
三、早期研究的局限性
第三节 现代实证研究
一、现代实证研究的主要改进
二、标准方法
三、Bootstrap法
四、现实可行性检查法
五、遗传编程
六、非线性规则
七、图形规则
八、其他方法
第四节 实证结果的解释
一、传统模型解释
二、中央银行干预
三、经济整体结构
四、市场微观结构
五、混沌理论
第五节 现有文献的不足
一、理论与实证的空白之处
二、风险调整和交易成本
三、数据过度挖掘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模型
第一节 共通部分
一、框架设定
二、需求函数
三、初始均衡
第二节 信息发现模型
一、前提假设
二、均衡推演
三、静态分析
四、数值实例
第三节 趋势追随模型
一、前提假设
二、均衡推演
三、静态分析
四、数值实例
第四节 羊群效应模型
一、前提假设
二、均衡推演
三、静态分析
四、数值实例
第五节 待检验假设
一、信息发现效应
二、趋势追随效应
三、羊群效应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技术分析的可盈利性检验
第一节 技术交易规则
一、技术交易规则分类
二、双重移动均线交错
三、交易区间突破
四、亚历山大过滤规则
五、相对强度指数
六、价格形态规则
七、K线图规则
第二节 数据与方法
一、样本数据
二、交易策略
三、交易成本
四、参数优化与样本外测试
第三节 简单规则的经济收益
第四节 基于模型的Bootstrap法
一、使用目的与步骤
二、随机游走模型
三、一阶自回归模型
四、GARCH-M模型
五、E-GARCH模型
六、时间序列动量模型
七、检验结果
第五节 价格形态识别算法
一、使用目的与步骤
二、平滑估计量
三、核回归估计量
四、检验结果
第六节 K线图规则的检验
一、条件回报率
二、超额回报率
三、经济收益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理论模型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 数据与方法
一、样本数据
二、技术交易规则选取
三、回归模型设定
四、FGLS估计法
第二节 回归结果分析
第三节 稳健性检验
一、使用其他规则
二、考虑卖空交易
三、限定股票范围
四、改变参数优化期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市场有效性与金融市场监管
第一节 金融监管与市场稳定
第二节 传统监管措施介绍
一、交易税
二、杠杆限制
三、卖空限制
四、涨跌停板
五、T+1交易
六、IPO暂停
第三节 中国股市的波动性特征
第四节 监管措施与市场波动率的关系
第五节 政策建议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技术分析的价值
第二节 理论模型的评价
第三节 核心问题的解答
第四节 后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