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读《一个投资家20年》:知行合一的实盘
这本《一个投资家20年》值得反复读的主要原因于我在这三点:发心为善、坚定的信念和实践见真知。这也是从一个投资者上升到投资家的奕奕放光的品质。
想起十多年前看第一版时候,打开目录,一百多篇的标题差点又让我合上书本。
我以为是那种x球的个人专栏文集,虽然利于碎片化阅读,但是想了解一个中国的投资家,类似那些国外大佬的自传,这么多的文章是不是水分有点多?
看在他翻译过巴菲特的书,我看下去,先看了他的自序。
原来这么多文章却由一个故事紧紧维系着:
2007年4月作者应《钱经》杂志之邀,每月写一期专栏,内容包涵投资理念的文字与100万元起步的模拟实盘投资组合,以期验证,股票投资是否能成为普通人实现财务自由的可行之道。
也就是大家在论坛经常看到的实盘模拟操作记录,甚至flag都立好了:100万10年10倍!(作者没说,但我是这么认为的,要么怎么能财务自由呢?)。
看下去,我又有点不以为然,差点又放下书。
因为,杨老师的操作,哪怕过去很多年,我依然觉得普通投资者可能难以模仿:
1、后期的大量融资操作,作为投资家,融资是重要工具,而且通过投资公司有能力和实力驾驭。
而普通投资人,使用融资总体是弊大于利。我自己就在随后的2015年牛市“成也融资,败也融资”
2、购买境外市场股票。
虽然有2008年经济危机,但是境外的资本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在这二十年来的收益是巨大的。
美国的科技企业,以及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高科技公司在美国上市,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3、为了实盘操作和媒体宣传作用,杨老师只能大量进行买卖操作,短期盈利后就马上切换品种。
虽然有实力保证,但和杨老师一直推广的巴菲特式价值投资的理念是有较大偏离的。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股市是个风险远大于收益的地方,即便暂时赚了,时间长了,还是能靠本事赔出去。
差不多只要是“门槛低”的行业都有这样问题。10年后再看,情况大体还是这样。
也许坚持长期价值投资是唯一破解方法。
继续看杨老师的实践。
一 投资要趁早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这句话出自非洲经济学家丹比萨·莫约的《援助的死亡》一书的结束语。
这句话的深层意思指的是无论过去怎样,现在正是最好的开始,我们不应该被年龄和时间限制,只要愿意从当下开始,从未来来看,这也是最好的。
投资股市也是这样,面对近期报账的A股,你敢不敢说:炒股最好的时间是2014,还有就是现在。
杨天南老师在《一个投资家20年》第一篇文章就建议不管外面怎么评判现在的市场,现在入市的价格是高是低,只要你有正确的心态和方法,什么时候投资都可以。
这不是为了写文章的煽情话术,因为他100万10年10倍的模拟实盘数据要在报纸的专栏真实公布出去的。不是像我们公司书记那种光在讲台上不知羞耻喊喊口号就可以糊弄的。
结果,实盘公布没多久,马上就遇到A股史无前例的高点到来,不久史无前例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也来了。
事实证明,杨老师的趁早购买经受住考验,也交出满意的答卷了。
趁早,不是说可以瞎买,我个人总结了,要做好三点准备工作:
首先 分析目前股票市场,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纵向主要是从时间看,目前市场处于历史的高位还是低位;横向看,发达国家以及周边股市现在发展的情况。
以此有个大概宏观判断,大致知道现在世界经济是上行还是下行阶段,嫌复杂,就看利率的走势吧。
现在公众号到处可以看到这个问题:A股高估了吗?现在能不能进场?
杨老师在《最好的时候是现在》有了回答:战胜高估市场最好的办法是时间,因为时间是好企业的朋友。
其次分析板块,用历史经验分析。
在股市分析中,历史经验是投资者的重要参考。
通过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比如牛市初期通常由券商板块启动,随后是一线蓝筹股,然后是二线蓝筹股,接着是题材股,最后是低价股。
然而,历史不会简单重复,每次市场的具体情况都有其独特性。投资者在借鉴历史经验时,必须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和政策动向,避免教条化的运用。
在具体操作上,投资者可以参考历史底部后各板块指数的表现,选择那些在牛市中超额收益明显的产业周期向上的行业。同时,要注意板块轮动的规律性,合理配置资产,以期在股市中获得更好的回报。
这里不可避免遇到一个大家经常争论的问题,中国的股市是政策市? 言下之意,就是中国A股没有按市场规律运行。
我赞同文章《股市中若干问题及其解答》里的回答:事实上,世界各国的股市都是政策市,各国政府都在运用各种政策影响着包括股市在内的经济走向。
最后,选个股,按计划分批进场。
选股各人有各人的方法,就像各花入各眼。我的选股思路在世间安得两全法 不负分红不负R 大致讲了。
但是选股要避免什么问题,是可以明确的。
先记住这一条吧:绝对不能因为价格低而买股,建议看看杨老师《一分钱股票的故事》写的买一分钱的港股亏损80%。你就知道了。
我虽然也只知道,但是已经付出代价了。
结尾,还是留下一段杨老师在《在奔向财务健康的大道上》真实记录A股史无前例的一幕:
上本月上证综合指数向上突破6000点,再创历史新高;
央行宣布10月 25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达到13%的近年历史高点,这是央行 今年以来第8次上调。
二、祸兮福所倚
我摘录了杨天南老师当时在专栏中记录的一个历史瞬间:
本月上证综合指数向上突破6000点,再创历史新高;央行宣布10月25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达到13%的近年历史高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8次上调。
这个瞬间似乎也成为中国A股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至少17年过去了,今天,勉强靠政策往死里打强心针,指数才刚刚突破一半。
当然,你可以说从此指数非彼指数了。
确实,今非昔比。指数的组成股和统计方法都有所调整,但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希望还在吗?对那些经历2007年10月A股指数突破6000点的投资者来说,有几个人有信心说,这辈子还能看到新的突破吗?
2.1
而这种疯狂的牛市很快就熄火了,因为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爆发了。
从这篇《阿拉伯王子成名的机会或重现》(2008年1月20日)开始,经济环境急转直下:
刚刚过去的30天,由次贷引发的坏消息接踵而来,华尔街遭到血洗,全球股市剧烈震荡。受此影响,国内股市也在过去一周蒸发了1.7万亿元的市值。
仅仅2个月,杨天南的实盘收益68%缩水了一半。
2.2
2008年3月20日,《江南书院慢生活》记录了:
中国股市五个月来下跌了40%,回想上次2001~2005年的大熊市,市场用了五年的时间下跌了50%,这次算是疾风暴雨式的了。
5个月,杨天南的实盘收益清零了,专栏还没满1年。
2008年6月20日的《穿越众人的惊恐》依然惶恐:
在过去的8个月的时间里,全球资本市场崩溃,投资人一起经历了绝大多数人有生以来最为严酷的市况,遭受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风险因素以不同形式显现出来,中国内地市场用了6个月走了上次大熊市5年所走的路,中国香港市场的惨烈程度超过1997年的金融风暴,美国市场遭遇1945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一切的一切告诉人们——“熊来了”。
2.3
现在说这些是非常不合时宜的。
因为最近的股市仅仅7个交易日便从2700点涨到3500点,虽然没有2007年的疯狂,但这种暴风骤雨的暴涨,我还是认为要保持警惕。
我已经毫不犹豫清仓一半了。
不管股市是福是祸,自己才是最终的舵手。
在波动的市场中,保持冷静和理性至关重要。
不被短期的涨跌所左右,坚持自己的投资策略和原则,才能在长期的投资旅程中稳健前行。
用杨老师的话就是:投资过程中,金石可镂的坚忍不拔和宁静致远的心态,不可或缺。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
三、一场战斗和战争的区别
跨过2008年,杨天南在《一个投资家20年》一书中继续记录着他的“100万10年10倍”模拟实盘操作,并每月在杂志上公开。
在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影响下,本金一度跌至53万。
众所周知,从100万降至50万仅是减少了一半,但要从50万涨回100万,则需要翻倍。
3.1
2023年,我开始逐步买入爱尔眼科的股票。
当时,尽管它在疫情期间的高点40元后价格腰斩,但我看重的是它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的地位,以及眼科领域的深厚护城河。
因此,即使市盈率较高,我仍对20元左右的价格充满信心。
到了2024年,医疗行业的表现甚至比消费行业还要惨淡。
年初的几个月的反弹之后,市场便开始持续跌跌不休,每次上涨似乎都是为了更大的下跌做准备。
尽管如此,我依然坚持每月定投,直到9月初还以9.38元的价格买入。
股价下跌了一半,要回到原价需要翻倍的涨幅,这需要多少时间呢?杨天南当时可能也有同样的疑问。
幸运的是,我的买股的时机似乎好一些,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前后的5个交易日里,我意外地实现了翻盘盈利。
爱尔眼科用摧枯拉朽的方式给我演绎了什么是中国速度:
其中连续三天几乎都是以涨停板收盘,还是20%那种的。
3.2
杨天南并没有坐等奇迹发生,而是主动利用融资。
这正是业余与专业投资者的区别所在:他可以输掉一场战斗,但绝不会输掉整场战争。
幸运的是,他并非孤军奋战。
在《巴菲特的错》(2009年3月20日)一文中提到,巴菲特公司的股价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下跌了50%。
在《有人夸我文章好》(2009年4月20日)一文中:
回顾了过去24个月的市场表现,其中包括6个月的牛市和18个月的熊市,以及同期我们关注的4个市场7个指数的主要表现:
– 上证综合指数:从3525点降至2528点,下跌了28.3%;
– 深圳综合指数:从985点降至854点,下跌了13.3%;
– 香港恒生指数:从20520点降至15630点,下跌了24.8%;
– 加拿大多伦多指数(TSX):从13623点降至9221点,下跌了32.3%;
– 美国道琼斯指数:从12923点降至7984点,下跌了38.22%;
– 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从2523点降至1625点,下跌了35.6%;
– 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从1477点降至850点,下跌了42.5%。
3.3
当大多数人还在为市场的打击而叹息时,杨天南的期末资产总值达到了1349305.39元(截至2009年6月20日)。
他在《投资决胜的四个方面》中总结了投资成功的四个关键因素:
1. 找到合适的投资对象,即选择正确的企业;
2. 以合适的价格进行投资;
3. 不要使用借款和短期资金进行投资(他补充说:一般投资者最好不要使用杠杆,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现金流);
4. 保持适度的耐心。
这四条原则听起来简单而熟悉,但要始终坚持却非常困难。
这就是杨天南打赢战争的法宝吧。
四、太多投资的失败并非失败于投资本身,而是失败于投资规划
我深有感触,和其他工作一样,没有规划的事情,往往事倍功半。
昨天大盘在前期的暴涨后暴跌5.4%,差点又见到2015年千股跌停的壮观场面。
我还剩一半的爱尔眼科,在前面三个20%涨停后,昨天暴跌18%,真是让人心跳加速。
后市怎么办?现在想有用吗?
事先就应该考虑清楚,我在什么位置出多少,什么位置清仓;如果突破什么位置,我要补仓。
这就是规划,当然说规划有点托大,这应该是战术层面的计划。规划应该是战略层面的计划。
4.1
规划前还有个道层面的思考:人生中投资的目标是什么?
杨天南在《投资之前的话语》中说:
投资者的人生目标是为了解决问题。
人生中的重大问题应该包括:退休养老、重大疾病、子女教育。
这就是做规划的前提,你要有目标才能制定规划。
4.2
有了目标,你就可以确定投资规划了:
杨天南在《投资管理成功的三三三一》中给出了两种途径做规划:
一是成为像巴菲特那样的人;一是找到像巴菲特那样的人。
大多数人都采用前者,少数钱多人忙的人应该选择后者。
我认为,其实还是一条,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成为巴菲特那样的人,你也找不到巴菲特那样的人。
即便你想做甩手掌柜,自己理念不坚定,很容易被数据迷住双眼,要么错失机会,要么误认机会。
其实,杨天南也说如果要找巴菲特那样的人,别人也可能要选择你是否有同样的理念:
我们最害怕的不是不懂投资的人,最害怕的是不懂却总是有主意的人。
4.3
那么没钱,就不能找巴菲特那样的人吗?
当然不是,哪怕你只有1元钱,你都有地方去找。
这就是买公募基金,很多基金最低1元起售。
基金经理就是你那1元投入的受托人,他要负责让你的1元钱增值。如果他是巴菲特那样的人,你就会投入更多给他。
什么样的基金经理具有巴菲特品质?杨天南以身说法:
我们所言之投资是买企业,而不仅仅是买股票,股票是企业实体的权益代表。我们认为以较为合理的价格购买优秀的企业,中长期而言会取得较其他投资形式(包括存款、债券、房地产等)更具优势的回报。
当然,这些基金经理是要负责那些主动型投资的,就是他能自主制定投资规划的那种。
不是那种被动型基金的,就是那些各种指数基金,包括大盘和板块的。
被动型基金经理由于性质决定,他以维护为主,按照指数组成按比例购买股票,无法制定个性化投资规划,哪怕有些什么增强型指数基金,也不能随意购买。
4.4
指数基金就不能投吗?
大错特错!不但能投,而且应该成为普通大众的投资首选!
杨天南在《胜出5000万人的投资法》中给出了适合大众的傻瓜投资法:
其具体方法就是以指数为标的的定期投资法,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ETF 50、ETF100或ETF 180等,选定每月的固定日期,将固定金额投入所选对象。这样避免了单家公司倒闭的风险,也省去了日常分析判断的烦恼。
还有升级的2.0版傻瓜投资法:
以上例继续,大盘不跌,按照原计划,越跌买得越多。例如指数下跌了10%,该月就投入1100元;下跌50%,该月就投入1500元。这样在上述的30个月大盘跌50%期间,共投入4.3681万元,结果总值为4.7693万元。
升级版就是现在市面上各种投资工具的所谓“增强型”或者“智能”定投的核心理念。
最后,杨天南反复强调,规划和计划制定后,最最重要的就是:
坚定不移地执行!
可爱的作者甚至还给了个好方法帮助你坚定不移地执行:
我建议写一张卡片,每个月到时拿出来大声朗读:“我准备坚定不移地执行此计划,我无法知道明天市场是涨还是跌。如果当天上涨,同样的资金就少买些单位,如果当天下跌,同样的资金就多买些单位。我不可能比7000万人聪明,就让我做一个像阿甘一样的傻瓜吧!”
五、后退原来是向前
杨天南的“100万10年10倍”模拟实盘,从2011年4月到2014年初,净值一直在200万上下波动20万。
只是融资越来越多,信用杠杆从80万逐渐增加到150万。
融资是一把双刃剑,即使是机构,如果操作不当,也可能会自伤。
5.1
我经常思考,相对于机构,散户有什么优势?
以前大多数人认为,散户的优势在于“船小好调头”。
意思是,散户的资金体量小,可以随时在空仓和满仓之间快速切换。
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优势,这难道不是在委婉地嘲笑散户炒股的随意性吗?
说到资金少,杨天南在《钱经》专栏的《副作用》(2012年5月20日)中提到: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显示,资金在10万元以内的股票账户占82.78%。这个数据表明,绝大多数股市参与者仅仅将股市视为一种小赌怡情的娱乐场所。
出于好奇,我去搜索2024的数据,虽然没有账号无法查到权威数据,但在某帖子里看到:
根据中登公司2024年7月15日的数据,
– 股票账户资产1万元以下的占23.15%,
– 10万元以下的占48.48%,
– 10万到50万的占21.65%,
– 50万到100万的占3.75%,
– 100到500万的占2.62%,
– 500万到1000万的占0.22%,
– 1000万到1亿的占0.12%,
– 1亿以上的占0.01%。
10万元以下的账户占比48.48%,相比82.78%有所下降,这可能意味着收入水平在过去12年有所提高,可用资金也相应增加。
按照《衡量投资成功的三个标准》的说法:
投资成功的最终衡量标准有三个:绝对盈利、跑赢大市、解决问题。如果赚钱了,请看看是否跑赢了大盘;如果跑赢了大盘,请看看是否赚钱;如果既赚钱又跑赢了大盘,请问问自己是否解决了生活问题。
综合分析,2024年股票资金在10万元以内的账户占一半,50万元以内的账户占70%。
在最近国庆节前后几天的暴涨中,即使一大半散户赚钱,也解决不了多少生活大问题。
吃肉吃不饱,挨打却不少!
5.2
我觉得散户的优势可能是时间,可以慢慢长期熬,机构很难做到这点。
三
我记得就是看了这篇《股票投资到底如何赚钱》(2012年11月20日)后,慢慢决定学习巴菲特,开始进行基本面分析。
投资界分为两大派别:基本面派和技术派。孰优孰劣,至今没有定论。
这类似于粽子是甜的还是咸的好吃?永远没有结论。
或者说,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但这也不太准确,根据文章中的加粗文字:
历史的另一个事实是,最终成功的投资家基本上都是基本面派。
我自己已经不在乎什么派别了,因为在一定阶段,你总会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操作方法,说得好听点,就是投资体系。
投资体系不是实操方法或计划,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傻瓜投资法:ETF定投,这是策略,不是投资体系。
投资体系更像是决策的方法论组合:
1. 研判趋势
2. 分析板块
3. 筛选标的
4. 资金管理
5. 进出计划
重要的差不多就这些。如果有了这几步思考,你一定会同意“财不入急门”的说法。
用唐朝布袋和尚的禅诗来结尾吧: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六、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坚持
6.1
6年过去了,杨天南在《一个投资家的20年》中的“100万10年10倍”模拟实盘怎么样了?
他在《投资不识》(2013年4月20日)真实记录了:
回望过去的6年,其中竟有五年半的熊市,令人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当前股市从两个月前的2400点跌至2100点,将年初的升幅全部抹杀。
即便遭到如此打击,也该做个总结,看看72个月的时光到底去了哪儿?当初提及的全球4个市场7个指数同期表现如下:
上证综合指数,从3525点到2225点,-36.88%;
香港恒生指数,从20520点到21757点,+6.03%;
美国道琼斯指数,从12923点到14499点,+12.20%;
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从2523点到3198点,+26.75%;
专栏投资组合,从100万元到321万元,+221.63%。
股市永远不会因为跌了36%而暂停,趋势不会轻易中断。2个月后,在《忍耐和等待》(2013年6月20日)记录是这样的:
市场今日大跌,破2100点,人心涣散,似末日之惶惶。常言的股市终极制胜秘籍——“低买高卖”也常常表现为高的更高,低的更低,令人无所适从。
还没完呢,一个月后在《战胜别人还是做好自己》(2013年7月20日):
仿佛应和着数月以来股市从“建国底(1949点)”到“鸦片底(1849点)”的持续下跌,…
年轻股民如果不知道什么是“血洗”的话,可以看看“6·24”的暴跌。实际上这5.3%的下跌,较之历史上1987年美国股市的“黑色星期一”美国道琼斯指数一日大跌23%,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好巧,前天10月9日,我们刚刚经历了比上述“6·24”的暴跌更厉害的,创业板的跌幅更是创造历史记录。
上证指数今日收盘报3258.86点,暴跌了6.6%,创下四年半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蓝筹股沪深300指数也跌了7.1%。深圳成指重挫了8.2%,创业板指数也跌了10.6%,更是创下历来最大单日跌幅。
6.2
所有的投资书都告诉我们正确的方法要长期坚持,可是有多少人经过上面的暴跌后还能坚持下去?
暴跌还不是最可怕的,阴跌才更可怕。
在《乌龟还是兔子》(2013年8月20日)的中写道:
距离当初6124点整整6周年。从6000点到2000点,6年间跌去2/3,这是中国股市23年以来最长的熊市。
看到这,我想起来,熊长牛短的A股市场最近几年也没好到哪里:
2018年大熊市,一整年的时间,慢慢从3400点跌至2400点,跌幅也超过30%。
2023年熊市,从2023年4月份开始,上证指数从3300点一直跌到2724点;
2024年1月A股跌幅超过40%的有43家,跌幅超过30%的有605家,超过20%有2621家,跌幅中位数20.5%,也就是随便买一只股票,这个月亏损20%以上,创2016年熔断以来单月最大跌幅。
“如果你认为正确,而全世界都在说你错,你是否要坚持?如果你做错了,是否会为了已有的付出,而拒绝认错?”
大多数人都无法长期坚持,为什么呢?
6.3
在《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坚持》(2014年9月20日)中解释了心理学发现:
经过长期的研究,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尼曼和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特沃斯基用数学方法证明,对于同样数量的损失和盈利,人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损失所带来的痛苦是盈利带来的喜悦的两倍到两倍半。
另外两个行为金融学家泰勒和贝纳茨根据研究指出,投资成功与两个因素有关:时间长度、看结果的频率。
推理出:投资时间越长,投资结果就变得越吸引人,但关注投资结果越频繁越可能导致失败。
多长时间关注比较合适呢?
泰勒和贝纳茨的答案是“一年看一次”。
巴菲特曾经说过,股市最好一年只开放一天交易,这和上面表述的心理学损失厌恶短视的理论暗暗吻合。
6.4
我是怎么坚持的?
我是靠割肉清仓才坚持的…
开玩笑的,确实我也做不到长期坚持。
手里的爱尔股份,10年前就买过,但手里拿着的是疫情后期才买的,2年多吧。
最大的体会只有一点,只有用你至少5年不用的钱你才能坚持下来。
巴菲特说“我用屁股赚的钱多过用脑袋赚的钱”,确实,随着年纪增长,我发现坐功好起来,收益也好起来了。